在俗套地用狄更斯的《雙城記》開篇名句來形容2022前,我負責任地研究了一下,歷史上「最壞的一年」到底是哪一年。
關於這個問題,哈佛歷史學家Michael McCormick提出的答案是:公元536年。那年一座相信位於現今印尼的火山爆發了,火山灰直上高空,遠至歐洲的天空都被染成一片灰黑色。當時拜占庭帝國學者Procopius說:「這年一個最可怕的預兆發生了,太陽黯淡無光,看起來像日蝕。」那不是日蝕,只是中世紀全球寒冷期之始:此後十年氣溫驟降,六月飛霜,從中國到歐洲都經歷了農作物歉收,造成大規模飢荒。更不用說當時歐洲在打仗:查士丁尼大帝決心收復羅馬帝國國土,開始了將持續二十年的哥德戰爭,將歐洲打成了一片廢墟。而且西征後返鄉的士兵還帶來了鼠疫。這場「查士丁尼大瘟疫」滅了歐洲一半人口,死亡人數估計在3千萬至5千萬之間。
戰爭和疫症總是密不可分。羅馬史上第一場瘟疫是鎮壓敘利亞叛亂後,隨士兵回到羅馬的。在中世紀後期,英法打百年戰爭打得正高興的時候爆發黑死病,被逼停戰八年,直到死人死得差不多了,才重新開始打起來。1666年,英國跟荷蘭因爭奪航線開戰,同年大鼠疫爆發,半個倫敦還被一場大火燒掉了。1918年,一戰剛剛落幕,西班牙流感就席捲全球,殺死5千萬人。而也有一說是曹操輸了赤壁之戰,不單是因為戰略錯誤,還是因為當時疫病流行,曹軍本來就因瘟疫損兵折將。著名的「建安七子」就有四個因染疫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