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中国“反血汗工厂”运动的行动者与研究者
今年以来,奥密克戎病毒猛烈冲击中国堪称世界最严格的防疫围墙,以潮涌之势席卷全国,确诊人数屡创新高,令抗疫斗争的制度优势失色。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感染数字微不足道,但是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各地方政府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与病毒比速度,“以快打快”,靠着全员核酸检测、全部集中隔离、全域静态管理的“三板斧”进行一场唐吉坷德式战斗,主要的战场从年初的上海转到年中的新疆再到眼下的广州,然而结果并不遂人意,不但没有让奥密克戎清零,反而造成了一桩桩人道主义悲剧。
贵阳的隔离转运大巴凌晨发生交通事故,让27个生命消失在黑暗中;兰州一名三岁男孩煤气中毒,医院离家仅仅十分钟的距离,因为到处封锁耽误抢救不幸死亡;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位妇人跳楼,她的女儿要冲出楼门求救,但门被焊死了无法出去。这些惨痛的现实事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冲击每个人道德良知的底线,在共情、悲痛、愤怒之外,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悲剧为什么会发生?还会继续发生吗?
从单纯科学的角度看,奥密克戎病毒虽然传播速度快,但毒力低于早期武汉的原始毒株,而且在接种了有效疫苗的情况下,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大大提高而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明显降低。基于这样的事实,中国的防疫策略理论上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特别是抗疫斗争所付出的经济社会代价越来越大,财政不堪重负,民众困苦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