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能源、經濟與軍備——德國與法國矛盾背後歐盟內部的撕裂和危機

德國應對這兩場危機反映出的最大共同點是:吃了歐洲其它國家的「人血饅頭」。

能源、經濟與軍備——德國與法國矛盾背後歐盟內部的撕裂和危機
2022年5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總理朔爾茨與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同見記者。

慕諧,德國在讀哲學博士

10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肖爾茨在愛麗舍宮舉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會晤,出人意料的是會後原定的聯合新聞發布會被取消,兩國也沒有發表任何形式的共同聲明。這一緊張的事態早在一星期前就已顯露出了端倪。10月20日,德國政府發言人黑貝斯特萊特(Steffen Hebestreit)宣布原定於在10月26日舉行的德法兩國的內閣部長聯繫會議,推遲到明年1月舉行。為此,德國方面給出了完全難以服衆的理由,即德國的內閣部長要與家人度假。

就當前德法之間的緊張關係,柏林洪堡大學的微觀經濟學教授弗拉徹爾(Marcel Fratzscher)寫道,「可以說,普京成功地分裂了歐洲,他使德國和法國相互對立。」法國前外交部長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認為:「法德夫婦正在漸行漸遠,陷入癱瘓。」9月以來,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去世,首相走馬燈式的更迭使英國新聞一直霸版各大媒體的頭條。由於英國的過分搶鏡,讓衆多觀察家們遺漏了發生在歐洲大陸愈演愈烈的「冷戰」,而由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和歐洲共同防務爭端是導致這場「夫婦冷戰」的兩大導火索。

被道德化的核電之爭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