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基辅记者日记三:创伤中的乌克兰人们,“即使身处深渊,总会有出路”

“炸弹在体内嗡嗡作响,把思想和语言撕成碎片。眼泪也流不出来。我像是被冻结了。”

基辅记者日记三:创伤中的乌克兰人们,“即使身处深渊,总会有出路”
2022年5月16日,哈尔科夫,乌克兰军人在地下室抚摸一只猫。摄:Bernat Armangue/AP/达志影像

【编者按】距离Oleksii Koval上一篇日记,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战争仍未结束。基辅如今聚集了很多从战区逃出来的人们,他们身上背负著巨大的创伤;很多天后,一些人终于有办法、找到足够的力气,去诉说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一切。今年,基辅的春天来得很晚,Oleksii写道,“自然界潜伏了下来,似乎树木被炮弹的轰炸吓得瑟瑟发抖,不想释放花蕾。”直到5月中,他终于发来一张照片,那是一棵鲜花盛开的树,繁花似初雪——映衬著背后一栋已被炸毁、烧成焦黑色的居民楼。

“基辅记者日记”是端传媒特约记者Oleksii从基辅发出的系列报导。在这个系列中,Oleksii将讲述他在基辅看到、听到、想到的,也会带来他的朋友或其他受访者的故事。欢迎阅读:《基辅记者日记二:睡前总是在想,“你能撑到早上吗?”》《基辅记者日记一:“瘦小、棕发妇女从火车上探出头——她是今天的守护天使”》《基辅记者手记:他们知道,“与乌克兰同行”只是全世界的陈词滥调》

一切就像是无限循环的一天⋯⋯2月24日的早上醒来时,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处于一种心理麻木的状态,人们很难接受战争已经开始的事实。也很难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大家对时间的感知开始变得不同。数字、日子或星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战争的计数。第30天、40天、50天,等等。这些日子就像美国电影《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一样陷入了循环,然后一遍遍重复。警笛拉响的防空警报,必须躲在防空洞里,以及持续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恐惧的事。对许多人来说,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生活节奏。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工作机会——公司和办公室都关门了,还有许多正在缩减规模或减少工资。周围几乎没有什么能唤起对和平生活记忆的东西了。

如今的基辅,有许多来自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人,那里是主要战役的发生地。让人想起一个月前,当俄罗斯集结力量向基辅发起冲击时,那群也是这样寻找逃离机会的基辅人民。现在,基辅正在成为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Mariupol)及基辅周边小镇,如戈斯托梅尔(Gostomel)、博罗迪卡(Borodyanka)、伊尔平(Irpen)、布查(Bucha)等地居民从战争中短暂抽离、清醒一下的去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