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当“大白”遭遇《宪法》——上海疫情中的法治假面

有了这次被民众引用法律反驳的经验,当局会肯定通过修改法律或者颁布“解释”扩大警察权力的必要。

当“大白”遭遇《宪法》——上海疫情中的法治假面
2022年5月4日,上海,疫情期间,一名身穿防护衣的人在住宅区的屏障后。

疫情之下,上海经济与民生停摆至今,已是民怨沸腾。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拥有领先全国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的市民。于是,上海市的严苛封禁措施便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对中国严厉防控措施合法性的质疑。

“紧急状态”之问

由于普通的防疫人员并不具备强制执法能力,与防疫人员一样身著“大白”防护服的公安警察便成为执行防控政策主要的暴力力量。

与疫情在上海爆发初期政府无需动用太多强制力、居民相对配合甚至打趣搞怪的现象形成对比,当快速解封已然无望,而当局又坚持清零、居民失去耐性时,防控措施就变得更为严苛和不近人情——从撬门入室“消杀”,到一人阳性全楼转移,这些明显违背科学常识和常理的作法激起了大范围的反抗,当局必须越来越依赖暴力来执行其防控政策。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普通的防疫人员并不具备强制执法能力,与防疫人员一样身著“大白”防护服的公安警察便成为执行防控政策主要的暴力力量。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