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俄烏戰爭肇始、戰火連天,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明確表示不會武裝干涉之時,便出現了將俄烏戰爭與台海危機相提並論的聲音,關於同樣的一幕會否在台灣重演,眾說紛紜。然而俄烏戰爭當中,無論是俄國對烏克蘭東部的分離主義政權(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承認,還是普京的戰爭敘事,都反襯出中國在「反分裂」議題上的理論困境,這同樣是不應當被忽視的。
一直以來,北京關於國家統一的主張,有兩方面的基礎。一個方面是歷史和民族主義的,通過論證台灣在「歷史上屬於中國」「由中國人開發」、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的中國」,以此試圖建立一個屬於北京的、歷史與民族的「中國」(一如「中華民族」這一概念雖然遠早於中共建政,但當下完全是北京的政治話語一樣),通過這個「中國」來論證主權的完整性,聲稱「台灣的主權,屬於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因此「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無論在國內法還是國際法上,都是明確的、不可置疑的」。比如清華大學法學院前院長、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王振民在談及這個問題時就論述道:「台灣人本來就是中國人,台灣島本來就是中國人之島;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就像把廣東、福建從中國分裂出去一樣,根本是不可能的」。(王振民《香港2020:治亂交替與危中之機》,199頁。)
這種歷史與民族主義主張,雖然能迎合中國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想像,在國際上卻缺乏說服力。畢竟,歷史上各國領土變遷、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事情並不鮮見,單純依靠本民族自身歷史和民族主義的說辭,無法獲得更廣泛的同情。所以,北京的主張的另一方面,則是依靠現行國際法框架下,國際上各國廣泛承認北京政權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國」合法代表這一事實,據此論證北京政權法理上擁有全中國的主權,兩岸分治就只是一個「暫時」的「違法」的狀態,對台名義上的「內戰」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為了獲取主權而進行的內戰,只是一場大規模的治安「平叛」行動而已。
一直以來,北京關於國家統一的主張,有兩方面的基礎。然而在俄烏戰爭中俄國無可辯駁的侵略行為之下,中國未能與俄國公開保持距離,使得這兩種敘事都顯得十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