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殘暴為策略、鎮壓成管治:奪權一年後,緬甸軍方建立了一個怎樣的政權?

軍方搭建起了「看守政府」,卻在獨裁和暴行外毫無作用。

殘暴為策略、鎮壓成管治:奪權一年後,緬甸軍方建立了一個怎樣的政權?
2021年6月30日緬甸仰光,親屬在監獄前等待自軍事政變以來被捕的囚犯。

暴行不等於控制

2022年1月,緬甸紀念了獨立74週年,但是,快速瀏覽緬甸的國家媒體就知道,今天的軍政府並沒有多少朋友。國營的《緬甸全球新光報》(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只刊登了四封致軍政府首腦敏昂萊( Min Aung Hlaing)的「賀電」,分別來自柬埔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以及姍姍來遲的文萊。

2月1日是軍政府推翻昂山素季民選政府的政變一週年之際,這份問候名單凸顯了緬甸軍政權在國際舞台上的棄兒地位——如今,敏昂萊只能依靠一幫獨裁者。

東盟主席、柬埔寨總理洪森在2022年1月進行了政變後對緬甸的首次國事訪問,為緬甸軍政權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白俄羅斯是唯一一個在2021年6月聯合國大會上投票反對譴責政變並呼籲全球武器禁運的國家。俄羅斯則邀請敏昂萊訪問莫斯科(但沒有與普京見面或合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