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读书|香港跨商、美国红利和全球化,如何形塑今日的中美格局

从一批有美国联系的华商故事出发,我们对香港、中美关系乃至全球化的历史将有全新的理解。

读书|香港跨商、美国红利和全球化,如何形塑今日的中美格局
2019年9月8日,有网民发起在中环遮打花园举行“香港人权与民主祈祷会”,随后游行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

【编者按】:在失语的日子里,我们还可以怎样谈论香港?如何理解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个读书栏目,我们追踪最新的香港学术研究,重读香港研究的经典著作,希望提供香港的一种读法,展现理解香港的多种可能。到头来,我们或者发现,香港从来都是在多种力量、网络和偶然中,生成和变化著的实体,不能被简单定义。

当香港一片哀愁,“我都唔知道”成为很多人的现况,我们还想试著阅读,再说一说:香港究竟是怎样的香港。

若不是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港人可能没有那么察觉这座城市和美国的关系。在这场当代香港最激烈的抗争运动中,连结美国一度成为香港抗争者和政治人物的重要策略,后来也构成港区国安法立法后政权清算的罪证。

翻开战后历史的扉页,香港和美国的联系一直广泛而深入,却并不总是由上述的政治人物推动。历史上港美的民间联系,很大程度上由香港的华商推动,而他们的跨太平洋美国联系,一方面形塑香港的经济面貌,另一方面也推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不过,这样的故事并未写进主流的香港历史著作。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