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中國「十四五」經濟計劃:消失的GDP指標、零和「雙循環」、拉不動的消費

五年計劃作為一項計劃經濟體制的遺留物,其指標本身的技術約束力已經非常有限,但這一政策工具仍有凝聚共識、傳達信號的作用。

中國「十四五」經濟計劃:消失的GDP指標、零和「雙循環」、拉不動的消費
2020年10月30日,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外的新聞報道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屏幕上。

上週中國最重要的經濟事件是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這標誌着中國新一個經濟政策週期正式開啟。

不出意外的話,重要時間點將是這樣的:10月29日,五中全會《公報》出爐,在大方向上點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主題。11月第一週,我們將會看到一份標題大致為《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的長文件,以執政黨建議的方式列出「十四五」及「2035遠景」的全部重點及部分細節。2021年3月,全國人大將正式通過上述兩規劃,並公布全部細節。而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2021-2022)裏,各個中央部委及省市,將依照中央「十四五」規劃的各項目標,提出各自的地方規劃和具體執行計劃。

借用艾森豪威爾的話來說,「計劃本身不重要,但是計劃的過程至關重要」 (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五年計劃作為一項計劃經濟體制的遺留物,其指標本身的技術約束力已經非常有限,但這一政策工具在凝聚共識、傳達信號方面的作用,仍然是無可替代的。以下結合五中全會前後的公開信息,討論幾個「十四五」的重要看點。

2020年10月23日中國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舉行的慶祝中國抗戰勝利70週年的儀式上。
2020年10月23日中國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舉行的慶祝中國抗戰勝利70週年的儀式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