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智利導演帕里西歐.古茲曼專訪:紀錄片是對當權者定義的歷史的否定

如果你不搞清那些痛苦是怎麼發生的,當你回望過去,只覺一片混沌,你就會被困在那個過去的混沌裡。

智利導演帕里西歐.古茲曼專訪:紀錄片是對當權者定義的歷史的否定
拉丁美洲紀錄片導演帕里西歐.古茲曼(Patricio Guzmán)。
「當今天任何的理念都不再有立足之地時,我們依然要謹記,要明智地活著,當一位歷史的見證者般活著,為年輕的世代尋求其他任何庇蔭之所,因為苦難不會是永久的,它終會有結束的一天。」——《智利,不會忘記》

帕里西歐.古茲曼(Patricio Guzmán)是當代拉丁美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導演之一,至今長達半世紀仍創作不綴的生涯中,他持續關注家鄉智利,透過攝影機、電影,為他所深愛的國度記述著歷史。他最為人所知的作品為《智利之戰》三部曲(The Battle of Chile,1975–1979),紀錄了 1970 年代發生在智利的那段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歷史——短短幾年內,智利從一個充滿希望的社會主義民主國家,人民歡天喜地享受前所未有的賦權,歷經軍事政變,成為長達 17 年血腥獨裁統治的右翼政權;這關鍵的轉變,徹底影響了智利的過去與未來,以及好幾個世代的智利人。

2010 年以降陸續完成的「智利三部曲」-《星空塵土》(Nostalgia for the Light,2010)、《深海光年》(The Pearl Button,2015)、《浮山若夢》(The Cordillera of Dreams,2019),則是古茲曼邁入花甲之後,採取不同於先前的創作進路,將智利實體的、物質性的自然地景,與抽象的、不可觸的歷史記憶,予以結合、轉化,共同指向那尚懸而未解的,關乎國家與個人的記憶課題。這是一種「記憶的責任」(duty of memory),古茲曼這麼說道;記憶,是古茲曼創作中的關鍵字,也是他長久以來堅持抵抗、捍衛的,關於記憶的權利/權力與責任。

《中產階級的造反》(The Insurrection of the Bourgeoisie,1975)。
《中產階級的造反》(The Insurrection of the Bourgeoisie,1975)。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