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浪不待人,一场反修例运动,搅动香港里外,牵动大国神经。与14年雨伞运动不同,反修例运动没有明显的地区和时间边界,或许说,这场运动至今仍在不同层面延续。然而,香港再回不去2019年5月的样子。短短一年间,人们在心态情绪,在消费习惯上都有了明显变化,而中港关系、警民关系、管治问题更面临难以拆解的危机。我们在经历的改变到底是什么?香港正奔向何方?“反修例运动一年”专题将为你一一道来。
Jarvan以前总觉得,五一黄金周是一个发生在香港,但和香港人毫无关系的购物节。这个假期每年吸引大批大陆游客来港消费,珠宝店、化妆品店、各大奢侈品牌前大排长龙,水泄不通,去年五一,他选择宅在家里。但今年,香港街头出现了变化。响应网路行动,到各种“黄店”消费的人群取代了游客,Jarvan也忙得天昏地暗。
他担任义工的网购平台“重光号”,这几天为过百项商品打折,收到的订单量爆增七成,所有人都在仓库里忙进忙出,印表机不断吐出商品明细。今年20多岁的Jarvan任职采购员,不过从1月开始,他业余所有时间几乎都在运营重光号。打著“抗衡中资产业”的旗号,重光号贩售的商品清一色“非中国制”,例如香港小店“辣杀”的手工制麻辣酱、本地酿酒厂“少爷”的咸柠啤、与设计师联手创作的特别版重光打小人套装等等。
“香港受到这么多大商家与大财团垄断,可以说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养大了他们,再让他们有机会用经济规模打压我们,”谈起重光号成立的原因,Jarvan说:“经济始终是表达意见的一种方法,我们的钱怎么运用,自己是有选择权的。抗争的主线可能在街头上,我们所做的是抗争的第二条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