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专访陆铭:报复性消费会不会来?新基建能拯救经济低迷吗?

中国大陆或将投资万亿人民币开展新基建,并已发放数亿消费券。若不注重经济结构,可能会给未来“埋雷”。

专访陆铭:报复性消费会不会来?新基建能拯救经济低迷吗?
2020年3月23日,戴著口罩预防2019冠状病毒的市民于上海豫园。

【编者按】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全国各地发行专项债券10233亿元(人民币,下同),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另据新华网报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投资计划正加速推出,预计年内投资规模将达万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多省近日向居民发放了数以亿计的消费券,涉及餐饮、零售、文娱、旅游等多个领域,以期提振经济、刺激消费。

就在3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至2月的经济数据,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2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三项数据下滑均超过两位数,且创下历史新低,可见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曾以四万亿投资计划提振经济。这一回,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经济低迷,新基建、消费券会成为提振经济的有效方法吗?端传媒就相关问题请教了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他的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曾出版《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