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中美“媒体战”升级:媒体是池鱼之殃,还是下一个“主战场”?

从中国吊销3名美国记者的签证,到美国缩减中国官媒60名在美员工,再到中国驱逐3家美媒的十多名美籍记者……媒体已成中美冲突的前线。

中美“媒体战”升级:媒体是池鱼之殃,还是下一个“主战场”?
2017年3月13日,记者在人民大会堂外拍摄新闻报导。

2020年3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布通告,对美国2月18日将5家中国媒体机构列为“外国使团”等措施,采取反制。媒体代替贸易,成为中美冲突的下一个战场。

根据通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美国之音》、《时代周刊》这5家美国媒体的驻华分社,需提交中国境内的所有工作人员、财务、不动产信息等书面材料。前三家媒体中,记者证于年底到期的美籍记者还要在10日内交还记者证,并不得在中国、包括港澳地区从事记者工作。外交部还表示,针对美国对中国记者在签证、行政审查、采访等方面采取的限制措施,会“对美国记者采取对等措施”。

其实早在2月份,驻中的美国记者已经开始“被撤退”之路。2月19日,中国宣布吊销《华尔街日报》三名驻北京记者的记者证,理由是对该报2月3日刊登的评论文章《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编译: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亚洲病夫”)》作出惩戒。随后,3月2日,美国要求被列为“外国使团”其中四家中国新闻机构缩减在美员工人数,从总计160人减至100人。

不断升级的制裁,让受波及的媒体从业者慌乱,一些驻扎在中国十几年之久的资深外媒记者,要在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匆忙安排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与这些外国记者长期合作的中国研究员和助手(fixer),也在茫然中焦虑未来去向。该通告中涉及的港澳条件,是否意味着对一国两制的破坏?香港的新闻自由能否持续?这场中美经贸和科技冲突在媒体领域的延续,是否意味着下一场更激烈对抗的开端?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