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谭蕙芸:有灯就有人

“其实整场运动,即使有几大的分歧,只要有同理心,让对方感到被关心,危机就有可能被化解。”中大可以,香港可不可以?

谭蕙芸:有灯就有人
2019年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的示威者。

中文大学被防暴警察攻入那个下午,引发晚上万人空巷冲进校园支援的场面,警察于11月12日深夜撤退,校园经历了4日3夜的动荡,山城由一间学校变成了抗争者与警察对峙的留守阵地。

中文大学地理上独特,它位处郊外沙田,占地过百公顷,相等于二百五十个足球场那么大,面向海靠向山,地势险要,与世隔绝,平日校内通行也有多条巴士线,校内更住了很多学生与教职员,中大人爱形容这是“山城”,我在这里工作十多年,也可能迷路。

如此校园,经历了一夜激战后,抗争者为了抵抗警察再入侵,于各个出入口设置了路障,封掉了多个校门,并连日留守。这种“留守”抗争模式,与五个月来反修例运动采用的流水战、野猫式突袭有明显差别,令人想起2014年的雨伞运动,占领街道。 但今次情势更复杂,勇武式抗争涉及使用汽油弹、武器,校方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警察冲入来再行动必定激化矛盾,但抗争者以校园作为“堡垒”,也让热爱中大的师生感到担忧。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