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专访刘细良:中港是命运共同体,是我们那一代最错误的信念

分离意识是被逼迫出来的,而民主制度可以消解这种分离意识。

专访刘细良:中港是命运共同体,是我们那一代最错误的信念
时事评论员刘細良。

编者按:香港困局,你我都不是局外人。反修例运动蔓延三个月,单一的修例议题,触发史无前例的管治危机,一国两制这场制度实验,面临九七以来最大的挑战。困局中埋藏了哪些新老问题,博弈中的各方在想什么,如何研判进退,局面将走向何方?“拆局”将带来系列专访,邀请政界中人、学者、时评人,与我们一起拆解局势,理顺脉络,探寻出路。

“我在政党工作过,在政府核心工作过,在传媒工作过,这两个月以来,目睹香港体制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崩坏,而竟然没有人想过如何去补救,甚至将来的管治是如何做。”刘细良如是说。

曾做过民主党智囊、中策组顾问,现在是上书局出版社创始人、时评人,刘细良最近两天和许多香港人一样,在网上观看被誉为“香港之歌”的《愿荣光归香港》。“那份触动源于这三个月的经历,听到这首歌,我会想起,原来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刘细良说,“这是一种身份形成的表达,香港人觉得自己是命运共同体了。这首歌其实没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而是对这城市、这土地的感情。”

无论身在抗争街头,还是在后方关心反修例运动的“冷气军师”,刘细良均以另一身份为香港人所熟知:时政点评节目“城寨”的创始人兼讲者。成立5年的“城寨”,在反修例运动爆发后,节目观看人数一路飙升,在9月初有节目录得超过30万人收看,至今其Youtube账户共有16万人订阅。在各个游行、集会Telegram群组里,你不时可见到有人大赞:“琴晚刘细良喺城寨讲得好中point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