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台湾大选前战,各候选人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日前柯文哲屡屡“失言”,称名模林志玲结婚怀孕是“退出(漂亮)比赛行列”,称总统府秘书长陈菊“是比较肥的韩国瑜”,还说自己“讨厌外省人”。事实上,从柯文哲以素人身份竞选台北市长开始,歧视言论就一直不断,此时被抓住“做文章”,自然也有选战的背景;但或许更值得注意的是,“柯文哲”作为一种现象,如同韩国瑜一样,既承载近年台湾政治的民粹想像,反映一代人的品性特点,但也难以避免地遭遇想像破碎的尴尬,同时为2020选战增添并不明朗的变数。到底如何理解柯文哲其人及这种现象?包括他对蔡英文的“深仇大恨”?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的短评曾在台湾岛内引起广泛关注。日前,他对柯文哲脸书按赞数持续下跌的现象再发表短评,端传媒获授权,综合他脸书上的两次帖子为一篇短文并转载,内容有所编修。
在柯文哲与韩国瑜两位市长轮流自爆后,有人对柯文哲发起了退赞活动,由于从未对柯文哲脸书按赞,我对此一直抱持著旁观者的心态,不过见到脸书满是柯文哲粉丝数目的截图,恍若时光倒流。
我对柯文哲十分了解,因为就读建中与台大时期,身边从来不缺这样的同学。无论在建中或是台大,都有些同学成绩很好,但算不上绝顶聪明,必须拼老命的读书,但也无法与真正才华洋溢的同学相提并论。由于无法反映在分数上,这种差距通常不易为外界一眼望穿,但是我们心知肚明,柯文哲就是穷毕生之力也无法追上真正绝顶聪明的同学,所以他必须焚膏继晷的努力不懈,又生长在父母溺爱只知读书的环境中,所以最终活成了除了世俗名利外一无所知的状态,对分数汲汲营营到中年还会为联考失利而从梦中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