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白信:帝国的骄阳酷暑——从李鹏之死到香港“宪政危机”

相对内地政权六年间从红二代到红三代的急剧贵族化和世袭化进程,香港公民的今年夏天的大规模和平抗议,自六月初以几乎每周一次的公民操演,却呈现出对归附的反抗。

白信:帝国的骄阳酷暑——从李鹏之死到香港“宪政危机”
2019年7月27日,水边围游乐场出现李鹏的遗像。

2019年的中国面临两个危机——中美关系和香港事态。前者一度因大阪G20峰会上的交易而暂缓,但旋即又被上海磋商徒劳无功、特朗普再度发出关税威胁而走低。此种情形下,六月初因为“送中条例”引发的香港危机,反而因此获得了某种解读空间。

它所折射的,是习近平执政进入第七个年头,中国政治的一些新的长期性框架正在浮现,中国内地与香港在“两制”间的制度性差异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这似乎颇能代表北京和整个北半球在一个骄阳酷暑里同时经历的、表面混乱却内部稳定的共通基调。

李鹏与红三代的贵族化

过去一年多的中美贸易战跌宕起伏,已经根本改变了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持续的舆论窗口削弱了此前成功的媒体和网络控制,限于贸易战的公共讨论从去年底以来激发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投降派”,敢于从体制内部批评现行政策的声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自去年三月的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已经连续17个月没有召开全会,这虽不是空前,却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少有的。上一次更长的休会发生在十届二中全会(1975年1月)和三中全会(1977年7月)之间,那属于众所周知的非常时期,足见当下中共高层政治生活处在某种极不正常的状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