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李立峰:逃犯条例修订,民意到底站在谁的一边?

逃犯条例修订触怒了大批平时不太理会政治、讨厌政客、以“揾食”为先、求安定繁荣,但其实又绝不是完全没有底线和没有常识的香港人。

李立峰:逃犯条例修订,民意到底站在谁的一边?
2019年6月12日,大批市民占领金钟,最终警方以催泪弹、布袋弹及橡胶子弹强力清场。摄:陈焯煇/端传媒

经过星期日(6月9日)的百万人大游行,政府仍然摆出强硬和不退半步的态度。本来,很多参与游行的人士都没有对政府抱太大期望,但一场破纪录的游行被无视,难免令人气愤。所以,星期日深夜的冲突发生后,没有甚么人怪责抗争者,因为只要是有参与或支持当日游行的人,无论是否认同某些行动模式也好,至少会完全明白冲击者的愤怒。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6月11日晚,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公开表明打算在6月20日表决法案,而冲突仍未发生。但无论如何,笔者还是想再次分析反《逃犯条例》的民意基础,以及讨论民意在未来的可能走向。虽然说政府似乎完全无视民意,但说清楚民意到底站在谁的一边,仍然是重要的,而政府违背民意也会有其成本。站在抗争者的立场看,了解反逃犯条例的民意,对思考运动方向仍然是重要的。

直接跟逃犯条例修订相关的民调,基本上就只有港大民意研究计划为几个专业组织进行的调查(下称港大调查),以及中大传播与民意研究中心替《明报》进行的调查(下称中大调查)。数据虽然较为有限,但仍然有几点是值得指出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