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卞中佩:六四是中國與台灣巨大的分界線

30年前的六四終結了冷戰,但30年的滄海桑田,世界可能又走往新冷戰的當下,仍然是中國巨大空白與黑洞的六四,是中國與自己、中國與台灣、中國與世界之間難以彌合的裂縫。

卞中佩:六四是中國與台灣巨大的分界線
2019年5月23日,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一個巨型的充氣坦克人放置在台灣中正紀念堂。

2019年6月4日,六四天安門事件三十週年,在國際局勢混沌、中美關係急轉直下、兩岸面臨巨大分歧的這個當下,從來沒有一個六四週年,能像現在這樣能感受到六四是這樣造成中國及台灣在歷史進程上的根本差異。

六四造成的每一個大歷史變動,讓兩岸在政治經濟制度、精英建構及階級組成做出不同的歷史選擇,就像1949年最後一艘中國開往台灣的客輪駛離後,時代的巨斧對中國及台灣所劃下的截然不同歷史命運。

從表面上來看,六四之後鄧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確立了經濟上繼續改革開放,兩岸關係延續著天安門事件前經濟、政治、文化及民眾等層次上既交流又摩擦的互動模式,但30年過去,這些已經都可以視作是瑣碎的配角,六四造成的每一個大歷史變動,讓兩岸在政治經濟制度、精英建構及階級組成做出不同的歷史選擇,就像1949年最後一艘中國開往台灣的客輪駛離後,時代的巨斧對中國及台灣所劃下的截然不同歷史命運。

六四之所以震撼全球,並造成之後短短幾年內蘇聯解體、東歐瓦解,主要就是從中國學生在1989年4月15日開始的天安門靜坐遊行,演變成百萬人的示威,都透過當時興起的衛星電視全球播放,不論歐美陣營長期對於蘇聯陣營的反共宣傳,以及蘇聯陣營強調的以人民為天,都面臨有如實境秀式的考驗。當六月四日北京屠城的畫面傳遍全球,蘇聯陣營的合法性也成為解放軍坦克車下的人肉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