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朱学勤:在“之”字形百年曲折中,重新反思五四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实际上是披着五四的叛逆外衣,来实现了五四的遗愿,被迫害者也应该想到。他是以打击五四型知识分子的方式,完成了被打击者在五四前后他们共同呼唤的事业——改造文化,改造人性。

朱学勤:在“之”字形百年曲折中,重新反思五四的历史地位
2019年4月29日,河南安阳市贞元广场,有中学生举行“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编者按】本文为著名历史学者朱学勤在香港中文大学博群计划思想沙龙“思托邦”的演讲实录,文字经作者审定,并有重要修订。端传媒经朱学勤先生授权刊发,以飨读者。

每年到五四,会有三种声音。

第一种当然就是官方的声音,所谓“主旋律”。你去看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它们会抢着说,五四的旗帜是“爱国”与“进步”,而不是其它。相信很多大陆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听到的“主旋律”、读到的教科书都是这样说的。

每当这种声音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民间知识界的第二种声音说:不对,当年五四运动的旗帜不是爱国与进步,是“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和“科学”,明明是写在五四历史上的两个口号,怎么被改成“爱国”与“进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