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的「讀者來函」欄目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相信沒人會否認,賴特(Erik Olin Wright)是當代其中一位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者。今年一月底傳來他的死訊,令人十分婉惜。因此,我想在這稍借機會談談賴特仍未完成的計劃以及幾個關於烏托邦計劃的重要問題:到底甚麼是「真實」的烏托邦?它與烏托邦有何分別?整個「真實的烏托邦計劃」又對我們有何意義?
粗略而言,傳統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弊病是它無法清晰地勾勒出理想社會的各種制度面貌。對馬克思而言,他所勾勒的是一套社會演化的科學定律,因此到底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世界裡,「制度」會是何種模樣,是不必回答亦不能回答的問題。一方面是由於我們並無法去具體描述未來;另一方面,對於必然會發生的未來,又有何必要去具體勾勒它的制度面貌?可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以共產主義之名帶動的政治變革,其所帶來的政治制度,卻可能對政治自由和美好生活帶來更大的威脅。於是,共產主義者不可迴避的問題便是:除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以外,他們能提出何種可行的具體制度願景?如果不能,借用斯賓洛莎(Spinoza)的名句,那麼我們就可能已經活在「在所有可能的世界裡最好的一個」(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真實」的烏托邦之所以是真實的,便在於它對具體制度及可行性的重視;而真實的「烏托邦」之所以是烏托邦,便在於它否定現在的資本主義世界是最好及可能的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