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被消失的公共墓园,被遗忘的高雄历史

一座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生人勿近的公共墓园,其实收纳了丰富的高雄史,从清领至今,见证了海港城市的多元文化与移民历史,然而这样一座珍贵的故事库,却遭遇到推平的命运⋯⋯

被消失的公共墓园,被遗忘的高雄历史
如今小丘上只剩孤伶伶的树,矗立在高雄午后的阳光下。已经来不及了。尘归尘,土归土,历史犹如黄沙飞扬,终至无影无踪。 图为2017年9月14日,天主教墓区善终堂。

复鼎金公墓位于高雄市三民区,墓地沿著澄清湖后山的西面山坡地扩展,曾是高雄规模最大的墓园。它的历史至少可上溯清代,在日治时期是高雄几个传统墓葬地之一,直到复鼎金公墓于1985年公告禁葬为止,逾百年来,此处汇聚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正如人们生前会区分不同群体,复鼎金除有台式墓地外,还有天主教、回教、日式、军人等各式墓群,亦有散落其间的外国人墓甚至宠物坟墓。

这座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生人勿近的公共墓园,收纳了丰富的高雄史,从清领至今,见证了海港城市的多元文化与移民历史。然而这样一座珍贵的故事库,却遭遇到推平的命运。复鼎金公墓原本位于高雄县、市交界的边陲地带,但在县市合并之后,反倒成为大高雄的“中心”。而高雄市政府认为公墓位于一号国道旁,坟墓群是前往高雄核心区的入口意象,有碍观瞻并影响都市发展,故决意对之“改善”。

2015年1月13日,市政府公告复鼎金公墓变更为公园用地,计划打造“金澄双湖森林公园”,而公墓内地表上的一万六千座坟墓,则分区进行迁葬。工程于2017年2月正式展开,直到2018年5月最后的回教墓区移置,仅费年余便完成迁葬作业。

复鼎金公墓原本位于高雄县、市交界的边陲地带,但在县市合并之后,反倒成为大高雄的“中心”。
复鼎金公墓原本位于高雄县、市交界的边陲地带,但在县市合并之后,反倒成为大高雄的“中心”。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