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18年地方選舉落幕,台北市長柯文哲以58萬票、41.05%的得票率、3200票之差險勝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獲得約24.4萬票(17.29%),幾乎就是柯文哲跟4年前(85.4萬)相比所少掉的票數,而丁守中的得票率和4年前的連勝文巧合一致(40.82%),少了約3萬票,大概就是這次整體投票率下降了4.5%所帶來的影響。
也就是說,通過投票結果可以看出,即使柯努力地想要吸引泛藍選票,但成效非常有限,而且民進黨的「基本盤」(最忠心的支持者)全都歸位。接下來,柯還必須面對新當選的泛藍過半的議會,其中民進黨19席當選議員中,只有兩位可以稱得上是明顯的「友柯」。
柯文哲當台北市長這4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他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地位變得搖搖欲墜呢?而他與綠營的關係,這幾年中又發生了哪些微妙的變化?曾號稱「超越藍綠」的柯文哲,如今遭遇了哪些質疑?通過他,還可以如何觀察台灣政黨政治板塊的變化與重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