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用台湾电影业的顶尖团队讲一个“中国梦”

虽是合拍片,但集结台湾电影顶尖人物的该片可算是“反攻大陆”的成功影片?北漂青年的情节,又令人想起讲述后六四时代的《动词变位》⋯⋯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用台湾电影业的顶尖团队讲一个“中国梦”
《后来的我们》电影剧照。

第55届金马奖颁奖在即,月前入围名单一出,港台电影界发出不少惊叹之声。香港方面的失望可以理解,重要奖项看来都已经无缘也无份;而台湾电影入围的虽也不多,但仍有得奖的实力,因此还系有一线希望;不过有些电影看来是大陆片,但细究其实,台湾影人的表现才是关键,不可抹灭。

由台湾资深演员刘若英初次执导演筒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便是显例,本届一共获得了五项提名,由于编导及核心拍摄团队多为台湾资深电影工作者,此片或可视为是一部成功的“反攻大陆”电影,而不只是一般的合拍电影。

北漂青年,梦碎与梦醒

《后来的我们》电影开场后不久,女主角周冬雨饰演的方小晓第一句旁白:“能在北京生活,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梦。”就清楚点出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梦”的电影。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