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记者手记:高铁首日,香港折叠

坐轮椅的老伯用港式普通话尝试指引她们,姑娘们把斜坡板翻了个底朝天,几经周折,终于研究明白了使用方式,老伯下车成功。一位自称是人民网的记者立即跑了过来,要求采访他......

记者手记:高铁首日,香港折叠
伯伯说:“现在香港的自由量,我都还没能用完。大陆是没有那么多的自由,但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有这些自由,也就不会觉得不自由了。”

走进香港西九龙高铁站,高铁“动感号”的橙白主色倾洒在售票大堂的每一个角落。人群欢乐热闹的言语像汽水泡泡,咕噜噜兴奋地往上冒著。那趟19分钟能把大家带到深圳的高铁首班车,正在地底深处静候。

检票之后,排队等候电梯。远离人潮的通道一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伯正坐在轮椅上。他穿著整洁的天蓝色衬衫,胸口醒目地别著一枚红色的徽章。攀谈之下,他告诉我,那是香港政府颁给他的徽章,奖励他25年优秀的公务员工作。

“跟著我的轮椅,你能快速通过所有地方。”他狡黠一笑,示意我扶著轮椅把手。轮椅一下飞速向前冲,我不由自主地跑了起来。还未反应过来,已一脚迈过那条著名的中港新界线——那在香港中心地带,人为划出的一条黄线,此时担当著一国两制的分界任务,直到2047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