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釋昭慧:痛定思痛,解析佛門中的「結構性罪惡」

此時佛門最重要的課題,是痛定思痛,杜絕那些強化「尊卑意識」,且周而復始地透過日常生活與儀軌操作,而建構牢不可拔之「尊卑秩序」(特別是性別秩序)的「魔性訓練」!

釋昭慧:痛定思痛,解析佛門中的「結構性罪惡」
2017年12月21日,龍泉寺住持釋學誠在北京廣濟寺參加佛教儀式。

編者按:8月1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北京龍泉寺主持釋學誠遭兩名男弟子實名舉報性侵女弟子,長達 95 頁的 PDF 檢舉文件在網上大範圍流傳,引起社會強烈關注,中國國國家宗教局也介入調查。事件隨後沉寂,直到8月15日內地媒體報導,在當日召開的中國佛教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上,中國佛教協會接受釋學誠辭去會長一職。據稱,他還將辭去全國政協常委等社會職務。

當事人被追究責任,理所應當。然而,對於佛教乃至其他宗教來說,傳出性醜聞並非第一次,而宗教界中頻頻傳出此類事件,且常存在知而不報的現象,其中個體固然當責,但結構性的問題卻才是根源。佛教界為何會產生性醜聞?醜聞之後的處理手法存在哪些問題?向來走在社會前端的台灣昭慧法師,於8月7日在鳳凰網上對此事撰寫了評論。端傳媒獲作者授權,在釋學誠辭職之際再度編修刊發,以求引起反思。

每當佛門發生負面醜聞時,我總不免被媒體訪談,或是受佛門同道要求,希望我能發聲。日前,媒體瘋傳中國佛教界的重大性醜聞,我當然也不例外地面對了同樣的課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