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林韦地:回顾马华公会一步步走向溃败之路

早年的马华公会成员和领导层,多由英文源流的华人精英所组成,素质不错,但对华人民族主义并不热衷,比较功利,对华文教育(华教)等相关课题和华人权益,非常轻易妥协。

林韦地:回顾马华公会一步步走向溃败之路
2018年4月7日,国阵举行第14届全国大选国阵竞选宣言大会,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发表宣言,宣布涵盖10大承诺和10大计划的竞选宣言,主要促进华教及新村发展。

日前马来西亚第14届全国大选结束,在野的希望联盟(希盟)获胜并取得执政权,实现了马来西亚民主政治上第一次的政党轮替。

在大选之前,希盟的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行动党)国会议员张念群,公开说要勦灭马华公会。这番言论被马华公会拿来大作文章,摆出背水一战的哀兵姿态,结果马华公会却兵败如山倒,全国上阵39席输掉38席,输到只剩一席,而且赢得该席的魏家祥只险胜行动党的刘镇东三百多票,多数票比废票(556张)还少;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在文冬也败给行动党的黄德。

在首相阿卜杜拉·巴达维(Abdullah)执政时代,马华公会在2004年的第11届大选还赢得31国席(占全部国会议席的14%);2008年第12届大选时掉到15席;已是纳吉时代的2013年第13届大选再掉剩7席(3%),基本上是以打五折还要再减的速率在掉,而且选票也从2004年的15.4%掉到2013年的7.85%,今年只剩5.3%,14年内减少的选票比其多年来的死敌行动党的选票增长还多。相反,行动党在这次大选横扫华人和非土著选票,上阵47席赢得42席。

马华公会──既得利益者的集合体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