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已满一年。这一由习近平“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历史性工程,在过去一年频频见诸报端,也被外界视为“中国梦”的模范之城。临近北京和天津、在开发上近乎一张白纸的雄县、安新和容城三县,承载了习氏对于中国“大城市病”的解决之道,也满足着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想像——绿色宜居、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开放先驱。
过去一年,这一被冠以“千年大计”的国家级新区,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习近平自上而下的造城之梦,在执行过程中会否遭遇层层阻力?身居其中的普通人,生活又如何被种种政策所重塑?端传媒记者多次走访雄安,以一系列手记,记录下这场变革中的故事。本文是“雄安手记”的第三篇,前两篇分别是《被凝固的雄安》、《被选中的人》。
雄安新区计划公布的第二天,陈伟把自己的包子铺改成“大有集团”,为落户雄安的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费用全免。
“我们看中的是未来的价值,”他说,“过去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能做什么,直到习大大画了一个圈,机会来了,这个时候你就不要考虑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