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香港立法会游戏规则面临变天?魔鬼只藏在细节?

改变规则是为了防止拉布?建制派为什么想立法会少辩论、难流会?这些修订建议违法了吗?修改完立法会将变成什么样子?《议事规则》其实没那么难,一起来做脑部运动吧。

香港立法会游戏规则面临变天?魔鬼只藏在细节?
2017年12月13日,立法会继续进行审议修改议事规则的议案,泛民于星期一发起在立法会外扎营集会,随著立法会正式审议,集会人数大幅增加,在晚上八时许,近一千人参加集会,逼满公民广场外的街道。

九七后20年,主宰香港立法会议事程序的一整套游戏规则,正面临一次最大规模的修改,修改的结果将在未来数天见分晓。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事规则》(议事规则),共有91大项和无数小项,详细规定主席、议员和各个委员会的议事方式,辩论空间和议会秩序。2017年10月,建制派提出修订这套游戏规则,民主派其后亦提出修订,最终批出49项进行合并辩论,其中最受争议的,是建制派议员廖长江为代表提出的24个修订案。从今天(14日)开始至下星期一,立法会大会将进行审议,待所有议员发言完毕,便会进入表决阶段。

过去两个月,民主派和建制派就此战火纷争连连。建制派宣称,这些建议是为了“杜绝拉布”,减少议会内耗,而民主派则反驳说,建制派是借此削弱立法会监督政府的权力,意图让有利政府和北京管控的拨款和条例草案更加容易通过。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