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當「沃草」遇到「政見」:平民論政,如何促進更多公共討論?

網路媒體改變了世界上許多人使用媒介的習慣、接觸訊息的方式,是否也改變了人們對於政治的想像及參與政治的興趣和能力?而在威權體制與民主社會,情況是否有所差異?

當「沃草」遇到「政見」:平民論政,如何促進更多公共討論?
2017年12月9日,方可成、林祖儀出席端傳媒的「政治,能如何平民談論?」專題講座,張鐵志擔任主持。

《端傳媒》9日舉行「平民,如何談論政治?」論壇活動,邀請台灣《沃草》公司創辦人林祖儀,以及中國大陸《政見》以及《新聞實驗室》創辦人方可成與談對話,分享他們對於政治的想像,以及創立社群平台,分別促進兩岸兩地人民討論、參與政治的經驗。

林祖儀首先分享了台灣經驗,他指出,現今網路發達的環境下,平民可以輕易地參與政治,許多新媒體或傳統媒體都能接收到民眾的留言訊息、反映民意,這形成龐大的輿情壓力,時常逼使政府必須出面針對議題作出回應。而在此背景之下,他創辦《沃草》的初衷就是希望降低公民政治參與的門檻,讓更多社會大眾討論、參與政治,進一步影響政治。

當立委質詢被剪成「好球」、「界外球」與「烏龍球」短片……

林祖儀在2013年創辦了沃草,起先是為民眾進行國會直播,隔年則推出了「國會無雙」網站,這是模仿棒球比賽轉播的形式來包裝枯燥的立法院會議,藉此引發網友的興趣。「我們會在沃草粉絲頁上,針對隔天直播的立法院會議寫一場預報,預告隔天賽程、參賽選手……直播會議時我們會有『主播』和『球評』陪網友進行討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