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洪流面前,数以百万计的社会底下层为了存活涌进城市。面对居住空间的不足,他们绝大多数都要在城市边缘的违章建筑中寄居,拼命工作希望下一代可以过得更好。一场无情的大火,揭露他们所住之处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政府面前有一个十字路口:要驱赶,还是要安置?
我说的是港英政府,时间是1953年。当时,港英政府面对的是过百万因为国共内战逃到香港的难民,他们就在山边搭起木棚过活。一场大火把位于石硖尾的木屋区移平,数以万计居民无家可归。港英政府首先在附近兴建两层高的平房安置灾民,然后再兴建一系列29栋六至七层高的徙置大厦,成为了今天的石硖尾邨。自此,公营房屋逐渐成为香港房屋政策的重点,建设标准也越来越先进,如从共用厕所发展成独立厨厕。至今,有330万港人居于资助房屋当中,占全港人口四成半,每个新发展区首先入伙的都是公共屋邨,是维港以外的香港城市奇观。
世事往往以惊人相似的模式出现。近日北京政府大规模驱逐居于城市边缘的外来打工者,据称和早前于顺义区李桥镇和大兴区新建二村发生的大火有关。政府人员通过断水断电等的粗暴方式,迫令这些外来打工者在极短时间内迁离居所,在寒风下没有任何救济或过渡措施。要到了事情闹得网上民情汹涌,当地政府才开始推出紧急安排。为什么64年前的港英政府会选择安置灾民,今天的北京政府却选择驱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