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江歌被殺案中的媒體表現:「促進溝通,彰顯理性」的初衷為何失落?

我的看法是,江歌案中的洶湧民意沒有必要去批判,那是人們樸素感情的表達;真正讓人感覺不適的是,這些感情被一些精明人轉化成了注意力經濟中的一環。

江歌被殺案中的媒體表現:「促進溝通,彰顯理性」的初衷為何失落?
新京報《局面》欄目披露的25段對江歌母親與其室友劉鑫的採訪影片,讓案發時在場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劉鑫再次走入公眾討論的焦點。

【編者按】:2016年11月3日凌晨,中國山東青島留學生江歌在自己日本東京的寓所門口被殺害,日本警視廳拘捕並以殺人罪名起訴江歌室友劉鑫的前同居男友陳世峰,案件將於今年12月11日至15日審判。近日,新京報《局面》欄目披露的25段對江歌母親與其室友劉鑫的採訪影片,讓案發時在場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劉鑫再次走入公眾討論的焦點。

本文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傳播學博士候選人方可成於「新聞實驗室」發表的相關評論文章,《端傳媒》經作者授權編修轉載。

《局面》節目關於江歌案的25則影片全部發布完畢的時候,我正在深圳的北大匯豐商學院講一節「新聞案例分析」的課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