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严蔷:必须重回政治──中国因素下的文白之争

台湾当然可以避开这一切中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与文言的纠葛,也可以不在乎自己在大陆“复兴文言”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但在“中国因素”如影随形的今天,这种政治冷感,难道不是鸵鸟吗?

台湾的文言/白话文教材课纲争议仍在持续,随着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纷纷加入战团,在议题嫁接统独政治不断发酵、论战火药味不断提升的同时,“支线剧情”也逐渐丰富起来。比如不少人开始讨论:到底文言能否更加“简洁”,用更少篇幅表达更多意思?比如如何遴选篇目,可以达到更好的情操陶冶效果?

然而这样的争论走向,无异于是在模糊争论的核心。文言文之所以被摆上风口浪尖——无论是一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是今天台湾/中国的课纲/教科书修订,都逃不开政治浪潮的左右。而对文言文教育问题的思考,也必须,或者说没有选择地,从政治角度出发,回到政治中去。

然而问题在于,这是什么样的政治?我们需要的又是什么样的政治?

文言议题,怎能避开政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