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陈佩华来函:中国跨国境侵犯外国学术界,意味着什么?

这次不是中国当局或其代理机构自行删除或改写他们认为的有颠覆性的刊物。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施压让外国人替他们完成这些肮脏的任务。

本月,中国要求剑桥大学出版社(CUP)从《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在中国境内的电子版中,撤下约300篇论文及书评,以阻止中国研究者和大学生接触这些文章。出版《中国季刊》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在没有得到编辑的许可下,擅自同意中国当局的所有要求;被删除的文章大部分与文化大革命、天安门事件、中国领导层、示威、西藏和新疆有关。

剑桥大学出版社顺从中国和积极参与审查的行为曝光后,主要报章便立即报导了西方学术社群涌现的愤怒批评。8月21日,剑桥大学领导层迫令其持有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恢复所有被撤下的China Quarterly论文。中国的如意算盘无法打响,这场风波也平息了下来。然而,这次事件严重的潜在影响仍未结束。中国会否因为颜面有损而报复?北京会否试图向剑桥大学出版社、《中国季刊》和中国以外的学术社群发动惩罚性的措施?还是它会就此静悄地让事情过去?看来不会就此罢手,但如何再插手可很难估计。

毫无疑问,对中国国内外的学者来说,中国对外国学术出版的审查会有严重的影响;国际上研究中国的学者,对此事有许多的讨论。中国学术自由的缺乏,始于毛时代。中外学者都对中国内部的审查司空见惯。中国学者学会了在敏感议题上蹑手蹑脚,勇气比较大的则设法试探底线,但还是要及时适应政治气候而调整。我们外国学者都变得习以为常,觉得在中国,审查就是日常。

然而,这次事件的性质并不一样。它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不是中国当局或其代理机构自行删除或改写他们认为的有颠覆性的刊物。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施压让外国人替他们完成这些肮脏的任务。这与中国当局强制要求中国学者自我审查不同。中国有自己的网络技术,可以在这些文章没在中国公开之前进行堵截,然而中国的审查机构却要剑桥出版社执行他们的指令。这是在公开展示其权力可超越国境。令人遗憾的是,剑桥出版社为了几个钱就背叛了学术自由。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