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见黄奇智编著,《时代曲的流光岁月1930-1970》,2000。
注三:见容世诚著,《粤韵留声:唱片工业与广东曲艺(1903-1953)》, 2005. 并可参照安德鲁.琼斯(Andrew Jones)著,宋伟航译:《留声中国 : 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2004。
注四:见黄湛森《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 2003,博士论文,香港大学. 以及〈黄湛森:菲律宾音乐人—双城音乐传承,香港记忆〉,黄霑书房。
注五:在1930年代的录音载体主要为78转黑胶唱片,每一面只能播放大概三分钟的音乐,这样并不利于古典音乐的录制,反而催生了 AABA 曲式的现代流行曲。AABA 泛指由“A 主段”(Verse)和 “B 副歌”(chorus)组成的乐曲,基本上和中国传统文学的“起承转合”相类似,脉络分明,句句相扣,便于记忆和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