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为何《Dunkirk》仍不能让 Nolan 成为一位电影大师?

成熟的多线叙事技巧,扣人心弦的剪辑手法,为什么 Nolan 还是不算真正的大师?

请别误会,《Dunkirk》并非不“好看”。画面声光,这都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Dunkirk》是 Christopher Nolan (译路兰或诺兰,以下简称 Nolan)第十部长片,从海陆空三个场景,全部选用小人物的视野。看预告片以为是宏大叙事,实际一反导演近年的发展轨迹,拍出一部小品。说小品,因为每个人的眼里都只有眼前,除了眼前大家都是漆黑一片。这一场撤退,观众不再像看过去的战争电影,判断敌我谁输谁赢。生命卑微,命运里匍匐前进,悬念全在哪一位少年能不能活下去。

急于逃命的陆军士兵,要么是义气相助的小镇平民,要么是冷静沉着的空军飞行员,都蒙上了半边眼睛,切入点细微得不得了。

史匹堡爱谈的人生和主义,往往比 Nolan 更澎湃,更忘我。而“我”永远是 Nolan 无法忘记的东西,同样让他难以舍弃的,还有自己擅长的结构游戏。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