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罷賽之後:中國乒乓的鐵血,不是只會生產金牌

劉國梁的兄弟和弟子們,繼承了鐵血,也繼承了對集體意志的維護——要知道,他們在乎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的真實集體,而不是虛妄的「集體」。

以國家主義統帥聞名的中國體育界出現了一次罕見的集體退賽風波。2017年6月23日,在成都舉辦的國際乒聯中國乒乓球公開賽上,三位世界冠軍馬龍、樊振東、許昕和兩位教練員秦志戩、馬琳相繼宣布退出比賽。他們在各自的微博上發表相同的文字:「這一刻我們無心戀戰……只因想念您 劉國梁!」

三天以前,中國乒乓球隊的靈魂人物劉國梁突然被免去國家總教練一職,調任中國乒協副主席這一虛職。今年41歲的劉國梁,從運動員時代就是著名國手,是中國第一個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冠軍「大滿貫」的獲得者。他2003年退役執教,先後擔任國乒男隊主教練和國乒總教練,教練生涯中共帶領中國乒乓球隊獲得30多項世界冠軍,在球隊中威望極高。里約奧運會大勝歸來之後,他與隊員常與網友親密互動,一時之間更成為網絡紅人。

一些報導將調職的矛頭指向去年新上任的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認為苟此舉是為了打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乒協主席和足協主席蔡振華。而隊員們罕見的集體罷賽,則被不少輿論解讀為權力鬥爭之下的抗議。

罷賽遭遇了國家體育總局的嚴厲批判,稱其「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定會「查清事實,嚴肅處理」。總局聲明中,並要求運動員「任何時候都要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放在首位,過硬的思想作風、嚴格的紀律要求與運動水平同樣重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