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中國大陸電視劇《歡樂頌》的第二部相比第一部遜色許多。當「22樓五美」在第一部中「從零到一」地被塑造出來,成為深入人心的當代都市青年群像,人們對第二部的期待,就不只是再講一個「從一到二」的故事。但遺憾的是,《歡樂頌》第二部既沒能成為一部「成長型」作品,如美劇一樣讓幾個人物在生活的考驗中發現新的自我,也沒能成為一部「批判型」作品,反手解構自己塑造的形象,讓更為宏大和深刻的主題水落石出。這部長達55集的電視劇續集,如老驢推磨一樣,不厭其煩地在同一個平面上繞圈圈。不過,當安迪、曲筱綃、邱瑩瑩、關雎爾紛紛在這樣磨穀式劇情中「人設崩塌」,樊勝美這一角色反而被磨去外殼,顯示出中國當代社會語境下的堅硬內核。
就在早些日子,網友發現了微博上的「樊勝美一家」,ID 為「樊勝美媽媽」、「樊勝美哥哥」、「樊勝美嫂子」的微博,假裝自己就是劇中人物,將角色從熒幕延伸到網絡。樊母的經典台詞「小美啊,你無論如何幫幫你哥哥啊」被大家稱作「自帶聲音的微博」,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可見一斑。每次電視中樊勝美的手機響起,顯示是家中打來,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冷氣,恨不得衝進電視機裏把樊家的兄嫂爹媽狠揍一頓,發泄自己的一腔義憤。但是,當現實中的電話聲響起,你我的親友來借錢找關係,或者催婚催生子,又很少有人可以理智冷靜地拿捏分寸。我們不免在抹不開的面子、放不下的親情中,感受到作為樊勝美的巨大壓力,感受到作為當代新中產的搖搖欲墜。
向上升的門緊閉着,向下滑的洞敞開着
當代社會的年輕新中產們,面臨的已經不再是向上攀爬的野心,而是對向下滑落的恐懼,或者說,歇斯底里的攀爬,是他們抵抗滑落、抵抗絕望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