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陆冉:辱母杀人案,空心的中国,徒劳的守望

经济空心化,基层治理空心化,连舆情的泛滥,也是源于社会舆论的空心化。

数日之内,山东聊城的一件刑事判决成为了中国舆论的焦点,2016 年 4 月,在从事汽车配件生产的自家公司的财务室内,当母亲被讨债人员拘禁羞辱之后,于欢用水果刀杀伤了四名讨债人员,其中一人送医后死亡。2017 年二月,案件由聊城中院进行了一审宣判,于欢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三月二十三日,《南方周末》刊发了题为《刺死辱母者》的报导,社会舆论瞬时被点燃,“为母杀人”这一古老的复仇伦理,却彻底为新时代的司法所摒弃。而于母公司所揹负的高利贷,更让身处资金危机的众多中小企业主感同身受。一件刑事案件,为何引起如此大反响?其背后的意蕴指向又是什么?


高利贷背后的地方治理困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