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内,山东聊城的一件刑事判决成为了中国舆论的焦点,2016 年 4 月,在从事汽车配件生产的自家公司的财务室内,当母亲被讨债人员拘禁羞辱之后,于欢用水果刀杀伤了四名讨债人员,其中一人送医后死亡。2017 年二月,案件由聊城中院进行了一审宣判,于欢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三月二十三日,《南方周末》刊发了题为《刺死辱母者》的报导,社会舆论瞬时被点燃,“为母杀人”这一古老的复仇伦理,却彻底为新时代的司法所摒弃。而于母公司所揹负的高利贷,更让身处资金危机的众多中小企业主感同身受。一件刑事案件,为何引起如此大反响?其背后的意蕴指向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