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王宗偉:二二八、濟州島與馬共──戰後東亞反共格局下的悲歌

血腥不只是國民政府的專利,連最重視人權的英美,在介入戰後東亞的反共戰爭中也是。

二二八事件將滿七十周年,國民黨基本上已喪失對台灣史的話語權,本土陣營徹底壟斷相關論述。但北京不甘寂寞,提高規格紀念二二八事件。這是中方繼2013年替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建立無名英雄紀念碑以來,又一次強勢爭奪對台灣歷史的詮釋。

其實二二八事件的隔天,處於美國軍政時期的大韓民國,也在濟州島爆發警方對示威群眾開槍,造成六人死亡、八人重傷的事件。這場「三一節開火事件」,導致隔年四三事件的爆發,開啟濟州島長達六年半的武裝衝突。四三事件如同二二八,也在戰後遭到長時間的忽視,直到2000年1月12日「濟州四三特法」制訂公布之後,才由政府著手調查真相。

而前不久,馬來西亞籍華人導演廖克發從追尋家族記憶出發,拍攝關於馬來西亞禁忌話題「馬共」的紀錄片《不即不離》,則代表另一起,對二戰後國家歷史傷痕的探究。即使此片在海外得獎無數,仍在馬來西亞被禁播;這段歷史記憶的重返,仍令當代的馬來西亞政府感到不自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