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在其官方網站公開宣布:即日起將打擊私自建立VPN(虛擬專用網絡)「開展跨境經營」的行為。VPN相當於在中國和國際網絡間連接了一座「隧道」,從而繞過當局架設於網絡出口路由器(router)的GFW(防火長城)。由於設置VPN的操作相對簡單,近年來這一工具成為了中國網民「翻牆」的主要選擇。因此,工信部的消息一時間再次將中國互聯網管制推向風口浪尖,甚至有人認為,翻牆「將成歷史名詞」,在中國大陸穿越GFW將完全禁止。
長期留意中國網絡政策的觀察者會發現,此次的消息並非突如其來。中國政府對VPN的控制已有時日,至少自2015年初起,中國內外的不少VPN服務提供商就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衝擊。根據工信部要求,在中國境內提供VPN經營服務,必須登記註冊,並按照中國有關規定,在必要之時向政府提交數據。不過,在現實層面,大多VPN提供者未必會真的配合政府監管,而出於政治敏感性,中國境內的VPN提供者大多將其冠以他名,提供所謂「音樂服務」、「遊戲加速器」——業者、用戶彼此心照不宣。
部分中國網民甚至認為,GFW只是某種「國民素質過濾器」,用於阻止「文化水平較低」的網民接觸國外信息而遭受誤導或煽動,「真正有水平的人」並不會被「牆」所限制。2016年初,一些中國網民「出征」蔡英文等台灣政治人物的Facebook頁面,受到共青團中央微博、人民日報微信等官方社交媒體帳號的鼓勵,某種程度上增強了「翻牆默許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