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二手时代》──苏联解体后的苏维埃灵魂

“现在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不会和其他人类混淆。在芸芸众生中,你会立刻发现我们这类人。”

【编者按】俄罗斯人常被“誉为”“战斗民族”,但其实“战斗民族”所为何事?一个被战争思维笼罩的血肉生命,也许并不容易。阿列克谢耶维奇(亚历塞维奇)透过长期采访,试图还原包括白俄罗斯人、土库曼、乌克兰人、哈萨克人……更广义“苏维埃人”的实在历史──“现在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不会和其他人类混淆。在芸芸众生中,你会立刻发现我们这类人。”他们有共同的善恶观,有自己的英雄和烈士,与死亡有特殊的关系──枪毙、屠杀、消灭、抹去、逮捕、剥夺十年通信权、放逐……在战争面前,每个人的苦难都同样平等。从战争之中,他们“解放”世界,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带来一种“西方以外”、抵住市场至上、进步平等的生活模式。这曾是生活在那个被称为社会主义帝国的苏维埃人生命的核心信仰。

然而这些曾经的固有在1991年都变得烟消云散。1985年戈巴卓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开启了经济改革和政治开放的政策,诱发部份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脱离运动,而使得苏共内保守势力不满,策划政变。1991年8月19日,苏共保守派软禁了正在黑海畔度假的戈巴卓夫,以其生病无能履行总统职责为由另立苏联代理总统,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经济改革。然而民众在时任总统叶利钦的呼吁下聚集在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政府大楼外抗议政变,要求独立与民主,与军方对峙。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三天便宣告失败。及此之后,1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于12月25日,戈巴卓夫宣布辞职,当天晚上,代表苏联的镰刀斧头旗徐徐降下,克里姆林宫升上了继承国俄罗斯的三色旗,翌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苏联正式解体。

曾经的社会主义帝国开展了经济自由化的进程──解除价格管制,市场自由化,产权私有化,原属于“国有”的产业在1992年开始拍卖给私人企业,结果经济效率与繁荣并没有到临,具有资讯优势的旧官僚,很快就透过侵吞国产成为新富阶级,掠夺式的经济转轨不仅造成俄罗斯社会的两极分化,政治界也被经济寡头所操纵。社会的反对情绪于1993年10月爆发,民众再次聚集到政府大楼外,与1991年的那次抗议不同,这次已经是挥舞苏联国旗、呼唤列宁,史达林名字,要求恢复苏联体制的游行了。原来以为会作出让步的叶利钦总统,在10月4日下令军队对广场上的群众开火,非官方渠道称死亡人数高达2000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