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中国内地被雾霾笼罩。一些城市紧急颁布各种雾霾警告、取消中小学户外活动。而在四川成都,政府发布了天府广场的集会禁令,当局似乎在害怕着什么。果然,就在周末,一些成都市民出现在市中心的春熙路和天府广场,有的戴着口罩静坐,有的打出了抗议标语。
2016年雾霾锁国的寒冷冬夜,成都市民的抗议恍如流星闪过。
这就是中国的雾霾政治。自2015年2月柴静放出《穹顶之下》纪录片以来,雾霾几乎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景观。一方面,在“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一体化规划的名义下,北京开始整治雾霾的社会工程:强行关闭、停产、减产河北的重污染工业,在北京展开“低端人口疏解”,京郊农村今冬全面推行“煤改气”(燃煤改为天然气)。另一方面,在时断时续的雾霾笼罩中,中产阶级的不满也间断性地弥漫在社交媒体空间,并且随时因为“毒跑道”、“雷洋案”、“罗尔众筹救女”、“中关村二小霸凌”等等个案事件,演变成插曲性的公共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