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黄伟豪:新一届立法会,在建设与破坏的平衡中挣扎前行

立法会第一天的会议,已因议员宣誓及选举主席等规程问题引起混乱,有人认为是反映议会质素下降的一场闹剧,但亦有人视之为由全面抗争的开始……

立法会第一天的会议,已因议员宣誓及选举主席等规程问题引起混乱,有人认为是反映议会质素下降的一场闹剧,但亦有人视之为由全面抗争的开始,带来美好转变的曙光。对于香港新一届立法会表现的预测,往往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乐观积极的看法是,新一届立法会反映了世代交替及社会变迁,能更有效地把年轻一辈的想法及价值,和更贴近普罗大众的议题带入议会。不过,亦有悲观消极的看法认为,新一届立法会青黄不接,表现只会“一蟹不如一蟹”。

充满积极和乐观的看法认为,因有不少年轻一辈的议员加入议会,新一届立法会将会有更大的能量和创意,用官员不熟悉而又有效的工具及途径,与行政机关周旋,以争取更大的政策影响力。情况就一如2012年的“反国民教育事件”上,由黄之锋等领导的“学民思潮”能迅速崛起一样。当时,学民思潮成功地透过互联网等新颖及接触层面广泛的途径,及善于采用容易吸引注意及引发共鸣的讯息,包括了向教育局局长吴克俭,送赠极受欢迎的日本儿童漫画叮当(多啦A梦)中的著名法宝“诚实豆沙包”,来讽刺局长在推销国民教育的方案上,没有说真话,只用谎言来诱骗市民接受政府方案。结果,面对这一场由年轻一代牵头的抗争运动,政府最终被迫撤回方案。另一个新一届立法会的特色,便是有社会运动活跃分子成功进入议事堂,提供了一个社会民间力量,与议会权力互相配合,产生共鸣的契机。

当然,对于以上的看法,从悲观消极的角度出发,又完全可以逐点反驳。不少资历浅的新议员,可被视为议政能力不足的负资产。他们可能更容易被经验老到、对政策的来龙去脉滚瓜烂熟的官员玩弄于股掌之中;社运的活跃分子进入议会,也可能进退维谷,里外不是人。议会的繁文缛节很容易消耗他们的热情和精力,他们要成功地由原先制度外没有任何包袱的反对者,过渡至有责任把自己支持的抽象理念,转化成具体政策,争取立法落实的政策倡议者的角色,也有一定难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