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除了主權,他們還在南海捍衛海洋生態

菲律賓青年自發出征爭議海域,見證爭端加劇環境破壞。裁決以後,這種超越國族論述的聲音,能進入政治主流嗎?

除了主權,他們還在南海捍衛海洋生態
一艘菲律賓漁船停泊在岸邊,漁民們等待補給再次出航。

一艘載著十多名義工的木製漁船,在三描禮士省(Zambales)省會伊巴市(Iba)啟航,開往南海中沙群島的爭議環礁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毫無意外,快將抵達之際,漁船遇上來自中國海岸警衛隊的警告與阻撓。兩名菲律賓青年無視兩艘駛近的快艇,各手持兩面旗幟——菲律賓國旗與聯合國會旗——下水游往黃岩島。而這一天,6月12日,正是菲律賓獨立日。

看似一場在爭議海域的主權宣示行動,發起組織「Kalayaan Atin Ito (KAI)」及新進成立的國際伙伴機構「Sea Access for International Law (SAIL)」,卻希望向外界傳遞有關「主權」之外的信息:重視海洋生態。

「Kalayaan Atin Ito」是菲律賓語,「Atin Ito」意即「我們的」;「Kalayaan」字面解作自由,同時亦指菲律賓為南沙群島自行取名並歸入巴拉望省(Palawan)行政管轄的「卡拉延群島」 。去年十二月,組織曾聯同一名菲律賓退役海軍軍官與約50名義工,登上南沙群島另一爭議島礁中業島(當地稱作Pag-asa,意即「希望」),並在島上紮營留守一周,引起中國外交部抗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