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台湾农产列传》是从槟榔开始的。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看到槟榔经机器分级、选别的照片,觉得八爪章鱼造型的机器十分有趣。顺手查阅槟榔资料,意外发现它的年产值竟仅次于稻米,位居亚军,近年来的年产值稳定维持在新台币80余亿(约19亿港币/2.4亿美元)左右,去年更飙破百亿(约23亿港币/3亿美元)。
如此可观的数字,可推想背后的从业人口众多,甚至可说是台湾农村经济的主干之一。我想找一些深度报导与论文来看,却发现能找到的多半是苦心劝告“红唇族”(编按:台湾槟榔出售时习惯加上“红灰”调味,汁液呈现暗红色,因此称嗜食槟榔的人士为“红唇族”)吃槟榔可能罹癌的文件,又或者种植槟榔树将导致土石流的环境新闻。真正将它当作经济作物、摸索产销全貌的报导,仅有零星数篇;欲寻找相对完整的产销研究,竟然必须一路上追至黄万传教授等学者在90年代发表的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