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黄英琦:回应周博贤,“民化局”就在我们生活中

我想告诉周博贤,“民化局”的精神早已潜藏社会,在不同年代都有文化人发起行动自救,拓展空间,争取资源。

黄英琦:回应周博贤,“民化局”就在我们生活中
2016年6月8日,示威者手持纸牌和标语到铜锣湾的Lancôme专柜,对此品牌取消何韵诗的音乐活动表达不满。

周博贤倡议的“民间文化局”,从资助、连结、推广、教育以至投资,俨然是一个与主流平台有平行结构的生态系统雏型。当游行抗议等行动被嘲讽为行礼如仪,而无知无觉的犬儒心态又笼罩著整个社会,周博贤想的是自行“立村”──透过建构村内的核心价值,连结真心的人,发展一套香港的真声音、真产品;这就像哈维尔的格言“活在真实中”,日子过得“真实”才是最好的反抗。

不过,在这个拒绝大台的21世纪,香港必须成立“民化局”,才能让同道中人团结力量,有勇气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吗?

我读他的倡议时刚好在首尔,想起了三个“活在真实中”的南韩故事。在此先简介这些人和机构,看他们如何推动与主流共存,如哈维尔所说的“第二文化”,为缺乏选择的人民提供真选择,然后再谈谈我对“民化局”倡议的看法。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