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許寶強:自由放任主義,法西斯的歷史根源

孕育法西斯生長壯大的土壤,是主宰整個19世紀歐美的自由放任主義政治經濟脈絡。

許寶強:自由放任主義,法西斯的歷史根源
2014年1月27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遊客參觀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如果說馬爾庫塞、阿倫特和賴希以哲學和心理學角度,嘗試回到民眾自身,尋找被現代社會原子化了的個體的法西斯精神面貌,那麽波蘭尼則從政治經濟學,為我們提供一種長時段、大範圍的宏觀視野,分析法西斯興起的歷史根源;如果現代科技官僚理性、邪惡的平庸和性壓抑,是每個人心內所潛藏的法西斯種子,那麼孕育其生長壯大的土壤,則是主宰整個19世紀歐美的自由放任主義政治經濟脈絡。

回到李嘉圖時代英格蘭了解法西斯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政治經濟學家,他的時代也就是英國的經濟自由主義(或更準確地說,類近當代新自由主義般以放任不干預作修辭,實際上鞏固大企業壟斷特權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政策)的黄金歲月。波蘭尼在其經典《大轉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中宣稱,要了解20世紀初德國的法西斯運動,必須要回到李嘉圖時代的英格蘭。意思是說,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嶄露頭角、其後統治歐洲超過一世紀的經濟自由主義,是導致法西斯興起的歷史源頭。

19世紀的歐洲,是公認的政治與經濟自由主義堡壘。歷史社會學者華勒斯坦(I. Wallerstein)的世界體系第四卷的書名,叫《中間的自由主義的勝利──1789-1914》(The Triumph of Centrist Liberalism—1789-1914)。他指出,自法國大革命後,「主權在民」與「政治常變」逐漸成為了歐美社會的共識。經歷革命洗禮後的世界,三種思潮乘機擴散,保守主義、自由主義和社會/共產主義互爭長短,最終自由主義「收服」了其他兩種思潮,獨領風騷。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