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作者手記:探索文革的時間旅行

即使在後文革時代,在這片大地上出生的每一個人,仍然和文革血脈相連。

作者手記:探索文革的時間旅行
1963年10月1日哈爾濱,國慶閱兵期遊行人士高舉寫着「中國人民共和國萬歲」大字的木板,其後是毛澤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頭像。旁邊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編者按】在完成文革50週年專題的過程中,編輯查閲大量史料。在其中她感到那套話語系統和思維模式,今天仍然無形地影響着每個人。

1963年10月1日哈爾濱,國慶閱兵期遊行人士高舉寫着「中國人民共和國萬歲」大字的木板,其後是毛澤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頭像。旁邊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1963年10月1日哈爾濱,國慶閱兵期遊行人士高舉寫着「中國人民共和國萬歲」大字的木板,其後是毛澤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頭像。旁邊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讀文革舊報,彷彿經歷一場時間旅行。時間的指針撥到1966年5月16日,繼而,十年在指尖迅速流逝。

荒誕離奇,超過劉慈欣;劇情反轉,遠勝東野圭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