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托尼·朱特 (Tony Judt),當代最著名的歐洲問題和歐洲思想研究學者。如他自己所述,作為一個出生在英國倫敦的猶太裔,法語流利,熟悉歐洲歷史,定居紐約。他從未對任何一個國家或主義產生過強烈、無條件的忠誠:「我並非無根,而是牢牢紮根於一系列相互矛盾衝突的土壤之中。」
國族、性別、宗教、文化......我們生來就被貼滿各種標籤,似乎只有服膺某個群體我們才能感到溫暖,鮮有人有勇氣一直作為各種群體的「他者」「邊緣人」存在。而在網絡社交時代,找到同伴更加容易。我們越清晰的定義自己的身份,就越決絕的劃分出與他人的界限。這容易被利用,也是仇恨的根源。
《記憶小屋》是托尼·朱特逝世前寫的最後一本書,在這篇題為《邊緣人》的文章中,他解釋了自己的身份處境,提出了對人類未來因身份引發的矛盾的擔憂。像他這樣的邊緣人越來越不被包容。不同國家、社區、立場、喜好和根系相互碰撞的不安的那個地方,那個「世界主義」作為一種自然的生活狀態,已經失卻。